發布時間:2023-07-14 10:46
任市鎮黃泥塝村位于任市鎮西南部,轄區面積5平方公里。共有村民小組9個、1122戶4026人,常住人口1965人,設黨支部1個、黨小組3個,共有黨員83名。
近年來,黃泥塝村黨支部以中省財政資金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為契機,按照要素融合、產業聯合、城鄉匯合、機制整合發展思路,探索實行集體資本、財政資本、社會資本和農民資本“四資融合”的資本運作發展模式,助力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。截至2022年底,黃泥塝村集體總資產突破4000萬元。
“集體資本”活用,集體經濟從“無”到“有”
黃泥塝村作為開江縣農村集體資產股權量化改革試點村,2015年村黨支部帶領全村23名黨員試點種植香椿10余畝,掘到了集體經濟“第一桶金”2萬元。次年村黨支部牽頭成立開江縣黃泥塝村豐綠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,整合村集體土地、林地、農村服務配套設施等集體資本經營權作價入股。2019年,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同意,選擇入股內部管理規范、市場前景向好的開江縣民生漁業發展有限公司,入股股本64萬元(34萬元按占比13%進行分紅,2021年及以后按照6.5%分紅、30萬元按照5%進行分紅)。截至目前,村集體累計收益分紅15.23萬元。
“財政資本”助力,集體經濟從“弱”到“強”
整合中省財政扶持資金、市縣財政統籌資金150萬元注入黃泥塝村。同時,黃泥塝村采取支部提議、“兩委”商議、黨員大會審議、村民大會決議的辦法,將投入到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的產業園區、高標準農田、水利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的800萬元財政支農資金通過股權量化進行運作,設置貧困戶“優先股”、村“集體股”、成員“基礎股”,讓貧困戶優先獲得5%左右的收入。貧困戶脫貧后,其“優先股”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基礎股,擴大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股權收益。經過對財政資本運作的持續跟進,黃泥塝村現已形成“大閘蟹+小龍蝦”特色生態水產養殖產業基地1200畝、“果林+”基地650畝、有機香椿基地400畝(210畝為集體經濟)、標準化養牛場1個,年產值達480萬元。
“社會資本”下鄉,集體經濟從“單一”到“多元”
充分挖掘本村“香椿+”“稻田+”“果林+”等農業產業鏈的潛在優勢,聯合鄰近村落采用“飛地招商、聯合招商、共享招商”方式,大力引進農旅、民宿、餐飲等企業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,累計回引農民工、大中專畢業生、退役軍人和知名鄉友等86人返鄉創業,回引資本775萬元。放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280畝,盤活閑置宅基地農房5棟、“四荒地”80畝等,“香椿+、經果林+、稻田+、養殖+”四個產業單元最終成型,從“財、人、地”三方面保障社會資本能夠扎根鄉村、茁壯成長。
“農民資本”抱團,集體經濟從“分散”到“聚合”
探索建立農民自愿、入退股自由、定期分紅的農民股份制,動員農戶將“閑錢”集中入股集體經濟,以資本運作方式,將股權量化到人、落實到戶。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帶頭入股48萬元,帶動村民集資入股343.5萬元。截至目前,全村共有183戶群眾參加合作社,累計流轉土地達1500畝,每股每年保底分紅可達815元,群眾的“錢袋子”終于鼓了起來。同步健全資金管理使用制度,嚴格執行“四議兩公開一監督”制度,資金使用“線下”“線上”同步公示公開,切實保障村民知情權、參與權,讓村民跟著村“兩委”干。
□達州日報社通訊員 張華
來源: